摘要提示:

船舶所有权转移的生效要件关于船舶所有权转让的生效要件船舶属于动产的一种,根据《民法通则》第七十二条第二款和《物权法》第二十三条的规

【好顺佳】为企业提供0元代办工商注册、个体工商户注册、工商局注册查询、工商变更等工商办理服务,0元即可公司工商注册,快至3天领执照。

代办工商注册扫码加微信

船舶所有权转移的生效要件

关于船舶所有权转让的生效要件

船舶属于动产的一种,根据《民法通则》第七十二条第二款和《物权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动产所有权的转移以交付为要件,而法律对船舶这种动产的所有权转移并无特别规定,《海商法》第九条“船舶所有权的取得未经登记,不得对抗第三人”和《物权法》第二十四条“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物权的设立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的规定,并非对船舶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因此船舶所有权的转让,应当自船舶交付受让人时发生效力。在本案中,浦东公司与南洋公司签订的船舶买卖合同合法有效,“定安”轮的所有权自该轮交付时已转移至受让人浦东公司是毋庸置疑的。登记所有权人南洋公司在明知其已对该轮丧失所有权和处分权的情况下,仍将其作为抵押物对外抵押,侵犯了浦东公司对该轮享有的所有权,应赔偿浦东公司因实行所有权而支出的合理费用。

又一家超大型国有船企!招商局将整合三大央企船舶海工业务

继南北船宣布战略性重组之后,招商局集团旗下招商工业有望整合中集集团、中航国际的船舶海工业务,组建一家拥有12家船厂的国内第三大修造船集团,并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海工装备制造商。

招商局拟整合中集集团、中航国际旗下船舶海工业务

据财新网消息,招商局集团拟整合中集集团、中航国际旗下的船舶海工业务。整合完成后,三家企业的船舶和海工业务都将由招商局集团旗下的招商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工业)统一运营。针对相关报道,中集集团方面表示,目前不能确认该方案真实性,但中集海工重组事项一直在推进。中航国际方面则确认了整合事宜。

招商局集团牵头国内船舶海工业务整合消息并非首次公布。今年4月份,有消息称,招商局工业集团、中集集团、山东省、深圳市和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在组建“中国海工集团”,着力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海洋工程整体解决方案行业龙头,在华北、华东和华南拥有5个建造基地,在深圳、烟台、海门、瑞典、挪威、意大利拥有6个技术中心。其中,招商局工业集团和中集集团计划将双方海洋工程相关的资产和业务注入,山东省、深圳市和国投创新作为战略投资者,以现金注入。

不过,此次中航国际或将成为海工业务整合的“新成员”,与招商局集团形成跨央企级整合互动。

中集集团海工业务主要是中集来福士,拥有烟台、海阳和龙口3个建造基地,主要建造半潜式钻井平台等海工产品和特种船舶。中航国际控股的船舶业务主体是中航船舶,拥有中航鼎衡造船和中航威海船厂两家船厂,主要建造高附加值的特种船舶和化学品船。二者与招商工业业务均有重合。

此外,招商工业去年还着手整合修造船资产,与中国外运长航集团签署管理权托管协议,自2019年1月12日起招商局工业托管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旗下金陵船厂和江东船厂。金陵船厂以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特种船为主打产品,形成了以深耕滚装船建造市场为特色的品牌优势,成为国内交付滚装船最多的厂家。

转让船舶公司;转让船舶公司注意事项

招商工业接手中集集团股份为海工产业整合奠定基础

事实上,招商局集团与中集集团海工业务的合并最早见于2015年7月深圳市政府公布的《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建设实施方案》,支持招商局集团、中集集团整合旗下海工资源,要将前海蛇口片区打造为全球最大的海工装备总部基地。

2017年4月,招商工业从招商局港口接手了中集集团 %股份,成为中集集团的第一大股东。此次出让被认为是招商局集团内部的股权置换,也可以理解为招商局集团内部海工业务的协调重整,为双方海工产业的整合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中集集团的主业是集装箱生产,海工业务在2018年仅为其贡献了 %的营收。由于近年来海工市场持续低迷,中集集团海工业务长期亏损,2016年至2018年海工业务分别亏损 亿元、 亿元、 亿元。

招商工业和中集集团在海工业务方面多有重合之处。中集集团的海工业务主体是中集来福士,拥有瑞典、上海和烟台三个研发中心和烟台、海阳、龙口三个建造基地,主要产品是深水半潜式平台、自升式平台和其它高端海工特种船舶。

中集来福士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制造商。目前,中集来福士已交付9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挪威北海、巴西、西非和南海作业,占中国同期78%的市场份额。正在建造5座深水半潜钻井平台,占全球23%市场份额。2017年2月,中集来福士交付了全球最先进的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

另一方面招商局工业下属两家企业——友联船厂在国际上已成为极具影响力的海工及船舶修理改装高端品牌,招商局重工亦已成为中国海工装备及特种船舶高端产品建造商。2015年11月,招商局重工拿下新加坡一家公司4座深水半潜式钻井辅助平台的订单,曾被认为是挑战了中集来福士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

中集集团总裁麦伯良曾在多个场合上表示了双方海工业务整合可能性,麦伯良在2018年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中集海工业务在整合过程中,但未透露具体情况;去年在接受证券时报专题采访时候,麦伯良也表示未来海工产业发展需要整我们势资源,共同协作,强强联合,中国的海工会站在全球顶端,未来大有希望。

数据显示,如果招商工业与中集来福士顺利合并,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建造记录将达到38座,半潜式钻井平台建造记录将达到14座,从 历史 订单记录数量上将跻身全球海工第一梯队,将打开新的竞争局面。

中航国际出售船舶业务招商局集团成潜在投资者

中航国际控股旗下船舶业务部门中航船舶近几年业绩持续亏损,中航国际控股此前也一直在考虑出售船舶业务。2018年10月,中航国际控股公告称正与潜在投资者初步洽商出售船舶相关业务事宜。当时有消息称,招商局集团就是中航国际船舶业务的潜在投资者,中航国际控股的船厂可能和招商局重工合并。这一计划已经获得国资委支持,是整合国有企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集团的政策的一部分。

目前,中航船舶旗下拥有两家船厂——中航鼎衡造船有限公司和中航威海船厂有限公司。其中,中航威海船厂主要建造多用途船、集装箱船、散货船、供油船、原油船、客滚船、滚装码头及运输驳船等,目前主要目标是客滚船业务。中航鼎衡造船主要建造造高附加值的特种船舶,致力于打造高端不锈钢化学品船和中小型液货船的生产基地。中航鼎衡建造过沥青运输船和小型液化气船,目前专注于建造小于20000载重吨小型油船。

克拉克森的数据显示,目前,中航威海船厂手持订单量共计8艘、67000载重吨,全部为客滚船。中航鼎衡船厂手持订单量共计22艘、225598载重吨,其中包括1艘成品油船和21艘化学品油船。

今年4月,中航国际宣布将中航威海船厂出售给深圳市招商局海工投资有限公司。双方签署协议,中航国际以不超过人民币 亿元的价格向招商海工投资转让中航威海船厂 %股权及威海船厂股东贷款。转让完成后,中航船舶旗下仅有中航鼎衡一家船厂。知情人士透露,中航鼎衡未来也将出售给招商工业旗下企业。

深圳市招商局海工投资有限公司是招商局集团的间接全资公司,由招商局轮船有限公司持有100%股份,成立于2013年11月15日,主要经营范围为投资管理等。招商局海工投资旗下子公司包括招商局邮轮制造有限公司、浙江友联修造船有限公司和北京国海海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与招商工业和中集集团类似,中航国际控股的船舶业务资产也因为经营亏损而减值。截至2018年底,中航船舶控股船舶业务资产及商誉减值损失则为 亿元。因此,有业内人士向国际船舶网表示,中集来福士和中航船舶的目前经营情况均不乐观,整合进招商工业后,三方产生的协同效应将可减少营运成本,改善经营困局。

目前,招商工业拥有招商局重工(深圳)、招商局重工(江苏)、香港友联船厂、蛇口友联船厂、浙江友联船厂(原浙江东邦修造船有限公司)、金陵船厂和江东船厂在内的7大船舶修造基地。如果加上中集来福士在烟台、海阳、龙口的三个建造基地以及中航威海船厂和中航鼎衡船厂,招商工业旗下将拥有12家船厂。如果南北船重组成功,招商工业整合中集集团、中航国际的船舶海工业务,将成为国内第三大国有修造船集团和全球最大的海工装备制造商。

中远海控与中远海运转让 亿股份200亿元购港口股权加速布局_百度...

10月29日,中远海控发布关于收购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港集团”)及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港”)部分股份的公告。

公告显示,中远海控与中远海运集团签订转让协议,中远海运集团将其持有的上港集团 亿股股份(占上港集团总股本的 %)转让给中远海控,交易价格为 亿元。

同日,中远海控与中远集团签订转让协议,中远集团将其持有的广州港 亿股股份(占广州港总股本的 %)转让给中远海控,交易价格为 亿元。

事实上,自2020年航运业步入上升期以来,中远海控就已经未雨绸缪,为跨越行业周期做准备。本次交易通过直接入股两大港口企业集团,将有利于公司实现港口产业资源汇聚并优化布局,提高运营及收益质量,有效平抑周期性风险,增强全链条服务核心竞争力。

前三季大赚近千亿,未雨绸缪跨周期

10月29日,中远海控发布2022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亿元,同比增长 %;归母净利润 亿元,同比增长 %。

业务方面,集装箱航线营业收入 亿元,同比增长 %;国际航线单箱收入 美元/标准箱,同比增长 %。

实际上,虽然中远海控前三季大赚近1000亿元,但受集运市场的周期下行影响,公司业绩和相关业务出现了下降隐忧。

数据显示,中远海控前三季度整体业绩增幅已经低于上半年。公司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 %、 %,而第二季度增速分别为 %、 %。

同时,2022年1-9月,公司集装箱航运业务的货运量约为 万标准箱,较上年同期下降 %。

据VesselsValue数据显示,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的一年期租金从今年3月到8月底达到每天 万美元的峰值。但是,到了9月底,超巴拿马型日租金已降至 万美元,较今年的历史高点下降了38%。

其实,航运业自2020年以来进入上升期,中远海控就已经未雨绸缪,确定“以集装箱航运为核心的全球数字化供应链运营和投资平台”定位,不断开拓新的布局,以平滑航运周期性带来的冲击。

近200亿元购港口股权,

加速全程供应链布局

10月29日,中远海控发布关于收购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港集团”)及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港”)部分股份的公告。

公告显示,中远海控与中远海运集团签订转让协议,中远海运集团将其持有的上港集团 亿股股份(占上港集团总股本的 %)转让给中远海控,交易价格为 亿元。

同日,中远海控与中远集团签订转让协议,中远集团将其持有的广州港 亿股股份(占广州港总股本的 %)转让给中远海控,交易价格为 亿元。

公司合计使用197亿元拟购上港集团和广州港两大优质港口企业部分股权。

中远海控表示,本次交易是公司确定“以集装箱航运为核心的全球数字化供应链运营和投资平台”定位后,在全程供应链领域的又一项重要布局。

通过此次股权层面的直接合作,将进一步深化中远海控与上港集团、广州港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加强供应链各环节的融合协同,以资本为纽带,推动各方参与数字航运建设,助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公开资料显示,上港集团和广州港均为港口行业的优质企业。

上港集团是我国港口行业龙头企业,成立于1988年10月,注册资本 亿元,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市国资委。其母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规模稳居前列。

广州港隶属于广州市国资委,是华南最大的综合性主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港之一,是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航运枢纽的核心资源,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稳居世界前列,成为华南连接世界的门户。

中远海控称,本次交易通过直接入股两大港口企业集团,有利于本公司实现港口产业资源汇聚并优化布局,提高运营及收益质量,有效平抑周期性风险,增强全链条服务核心竞争力。

200亿购绿色船舶,

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同日,中远海控发布公告称,将以每艘 亿美元的价格,共计订造12艘24000TEU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订造船舶总价为 亿美元,折合约人民币 亿元。

对于此次斥巨资订购新船的目的,中远海控表示,本次交易是顺应绿色、低碳、智能航运业发展新趋势,积极推进船队使用清洁燃料发展的一项新举措,将有助于公司持续巩固行业地位,助力双品牌船队实现从“全球承运”到“承运全球”的跨越式发展。

中远海控透露,此次订造的船舶均为24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设计建造业融合了主流的先进理念,集成了诸多节能减排和智能船舶技术,有助于巩固长期成本优势,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绿色低碳、节能减排是航运业的一个发展大趋势,也是未来航运公司发展的关键。

全球贸易的90%通过海运完成,船舶海运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早就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在2018年,国际海事组织(IMO)即通过了《IMO船舶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制定了航运业降碳减排的强制性目标。IMO制定的船舶能效指数(EEXI)和碳指标指数(CII)新规将在2023年初生效。

在环保政策驱动下,全球使用清洁燃料的船舶占比大幅提升。今年前三季,全球“绿色”船舶订单创历史新高。

据Clarksons最新数据,2022年前三季,新船订单共计984艘4960万总吨,其中替代燃料船舶共计383艘2940万总吨,按总吨计算,占比达到了创纪录的59%。而在2021年订造的新船中只有 %采用替代燃料。

现有船队和手持订单中替代燃料船舶所占的比例也在不断增长。以吨位计算,目前在运营船队中有 %的船舶可以使用替代燃料或推进,高于2021年的 %。手持订单中替代燃料船舶占比达到了 %,明显高于2021年 %。

与此同时,绿色燃料港口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多。Clarksons数据显示,目前有154个正在运行的LNG燃料加注港,以及98个在建港口设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原文地址:转让船舶公司;转让船舶公司注意事项发布于:2024-04-09 12:11:01